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之舌诊的辨苔关于苔质和苔色的概述和学习要点。中医诊断学中望诊之舌诊的辨苔大致可分成两部分,一是苔质的变化,一是苔色的变化。从质的变化说,大体有厚,薄,干,滑,粘,腻等的区别。从色的变化上说,大体有白,灰,黄,黑等色的不同。苔色和苔质之间的变化,固然有联系,而且与舌质,舌体的变化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。下面先讨论苔质和苔色。
1、苔的分布:
苔分布在舌上,一般是薄而均匀,或在中根部分稍厚,这是正常现象。原因是中根部分,里通胃肠较近,胃肠的浊气是较盛的,所以中根部略厚一些。有病的时候,舌中根部,舌苔过厚,是胃肠内有浊邪积滞,包括饮食停滞,或痰湿等等。如果舌中根部苔不厚,反见边尖部分较厚,这是邪在上焦胸隔的部位。如中部无苔,是邪未入里,但是胃气早虚。如苔有部分缺少,舌上见到了不规则的空白无苔的情况,这全是属于胃肠薄弱的现象。
2、苔的有根与无根:
病人的舌与苔,如同一体,可以看出苔是从舌里长出来的,如同地上生草一样,根在地下,这就是有根苔。如果舌苔极薄,好象颜色涂在舌上,或舌苔虽厚,仿佛堆在舌上一样,看上去苔是苔舌是舌,舌与苔之间,界限分明,这就是无根苔。这种观察方法,适用于病重的虚证,用来诊断胃气的存亡。有根的是有胃气,病虽重予后良好,无根的是无胃气,预后多危。用刮苔的方法,可以诊断有根或无根。用刮舌子,刮舌上的苔,如果很难刮去,或者是刮不掉,或者是能刮去,但是仍然有苔垢的哀迹,好象有一层浆糊,舌质不是完全显露出采,这是属有根苔。如果舌苔容易刮掉,刮去后舌面光滑,一点苔也不见了,舌质是光润的,这是属无根苔。这种观察方法,适用于诊断邪正的虚实,有根的多是实证热证,无根的多是虚证寒证。
3、苔的增长和消退:
从薄苔突然增厚,是表示正气暴衰,邪气急急入里。满舌厚苔,忽然很快退去,但舌面仍留有残苔,或有小红点散在舌上,这说明生新的现象,病邪没有基本咸去,几天里厚苔还要生出突,这叫着假退。突然而退,突然无苔,不是由渐而退的也表现了一种“陷象”。满舌厚苔,忽然很快退去,舌面上现出光亮而干燥,这也不是邪的真退,是邪留气亏,胃气将绝的预兆。还有一种苔,它不是逐渐消退,而好象是划片剥去,成划片存留的样子,苔形成斑斑点点,有无之处,界限分明,这在临床上,往往是由于攻之太过,使正气大伤,胃津胃气全受到损伤,预后多属不良。
4、苔的滑润和干涩:
滑苔是苔里含有许多水分,一看非常湿润,这种现象是寒和湿的见证。举例来说,有停饮积水的病人,体内停留水湿,所以体内水液,,不易减少,加上脾阳不足,不能运化水湿,体内还会有剩余的水分,所以在临床上常常见到滑苔º千涩苔望之少津,摸之也是燥而涩滞,而且病人也常常自诉口中干涩。这种干涩苔见于外感病人,是因为热盛伤津,进一很步可能出现糙裂。如果见于内伤病人,是阴亏液耗的现象。在临床上见到这种千涩苔时,应该再用手指按印一下,如果眼看是于的,可是指上仍然有水迹,这是属于津液虽然正伤,但是湿热未退。手指上的水迹,是由热的蒸化,使湿气上腾所形成的。根据以上的认识,说明苔的滑和干,是诊断寒证和燥热的主要关键,但这仅仅是一般情况,还有与它相反的一面,也就是说,有热证苔反润,寒证苔反干的。如热邪进入营分时,因热势盛,血中水气反被蒸腾上达,也使舌苔不燥反润。又如阳虚的病人,由于阳气衰弱,不能使水津上布,体内虽停有积水饮邪,反见苔燥而不润,在这些情况下,又要仔细分辨。
5、裂纹苔
苔上发生裂纹,形状多种多样,有横裂纹,有纵裂纹,有斜裂纹,还有乱裂纹等。在诊断上从纹的多少和浅深上,可以得知病情的轻重。一般以纹多纹深的为重,纹少纹浅的为轻。但是要结合病证的性质,主要是从干和润上来分辨,如果是因干而裂的,必定是在干燥得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才会出现,多见于外感病火灼津伤的时候,内伤病因干而裂的不多见。如果苔上有津液,还有裂纹的,很明显的说明裂纹不是因干所引起,多数是由气虚所形成。
6、腐苔
腐苔是比较厚的一种苔,形状好象豆腐渣厚厚地铺在舌上,容易刮脱,这是因为浊邪内聚,经过胃阳蒸发上升而形成。这种腐苔仍然是属于胃阳有余,它的颜色有白有黄,一般认为白苔是寒证,但是白腐苔大多属热证,这是腐苔的特点。此外,腐苔还有脓腐与霉腐苔,脓腐苔腐白微带淡红,粘厚如嗜脓,多见于内痛等证。如肺痛多白腐,胃痈多黄腐,肝痈多灰紫腐。
7、腻苔
腻苔一般在舌的中恨部较厚,边尖部分就较薄,紧贴舌上。这种腻苔是阳气被阴邪所阻,体内必有痰饮,湿浊食积顽痰停留的证候,所以寒湿病和湿热病中多见,批种腻瞥。
8、粘苔
粘苔是苔上有一层浑浊胶稠的粘液,是体内有痰湿水饮的表现。粘液的下面常有白苔或黄苔,因为苔色不同,所主的病也就不同,如与腻苔同时出现,也就是腻苔上面又多一层粘液,这叫着粘腻苔,这不仅仅是反映了有痰涎水湿,而且还有浊邪停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