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对“内风”的症状特点及形成的论述。中风分为内风和外风。外风是由感受外邪引起的,所以被称为外风。内风是一种内伤疾病,也称为中风。中风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迷、偏瘫、四肢麻木、面部扭曲等。这种疾病可以康复。症状轻微的病人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治愈。一些治疗不当的病人可能有残疾。

中医对“内风”的症状特点及形成的论述

  1、内风的症状特点

  肝属下焦,木郁化火,风助火势,火随风长,风火之邪必向四方侵袭,脏腑、皮肤、孔窍均难免受累。“风火”上扰于心,可见心中烦热,气上撞心;“风火”上袭于肺,木火刑金,肺阴被伤,肺失宣降,则咳嗽喘息、胸闷胸痛;“风火”燔炽于胃,必耗伤津液,烦渴引饮;“风火”冲击肠道,则腹胀纳差、腹痛下利;“风火”煎灼肝肾,阴精不充,则腰酸膝软,遗精早泄;“风火”外泄肌表,肌肤失于濡润,则皮肤干燥、瘙痒脱屑;又因鼻为肺之窍,目为肝之窍,耳为肾之窍,脏腑被伤,清窍失养,则鼻眼干痒、耳窍失聪。

  由此可见,上中下三焦均可受风火影响。而肺为娇脏,位于上焦,风火上炎,肺脏受邪首当其冲,皮肤、孔窍亦是风火宣泄的重要通道。因此,临床中肺、鼻、皮肤“过敏”的症状经常同时出现,表现以干痒为主,此现象一方面反应了肺、鼻、皮在生理上的联系,另一方面也符合内风致病的病理特点。

  2、内风是如何形成的

  肝为厥阴风木之脏,人体内风的形成与肝脏密切相关。肝内寄相火,体阴用阳,功主疏泄。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可使本脏以及他脏的气机畅通,并维持相火在人体内的有序巡行。叶天士言:“风为体内阳气之变动”,阳气在人体内周而复始的运转形成了生理性的“内风”,此风具有温煦、柔和之性,可“布德行仁生养万物。”[3]

  肝为将军之官,性喜顺畅豁达,如长期郁愤,情志不遂,则木郁不舒。而肝属木主升,木的生长离不开水的濡润、土的滋养和阳光的温煦。如肝肾阴虚、水不涵木或脾肾阳虚、水寒土湿,肝木不能得到充分的濡养,均可致肝气郁结[4]。一旦气机郁滞,影响相火在体内的正常巡行,常郁堵于一处,火郁不发,此为肝之疏泄不及;肝为刚脏,愈郁则愈欲疏泄,火郁到一定程度,最终必化风上炎,风火外泄,此为肝之疏泄太过。

  肝气郁结、疏泄失常是人体“内风”产生的重要前提。从肝之疏泄功能不及到疏泄太过的过程,是体内火郁欲发的过程,而肝气、肝火、肝风的病程演化规律则是对病理性的“内风”形成的精确概括。

作者 杏林学徒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