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方复方芪连煎剂的组成功用加减化裁及胃溃疡、糜烂性胃炎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医案

  中药方复方芪连煎剂的组成功用加减化裁及胃溃疡、糜烂性胃炎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医案。

  【方名】复方芪连煎剂  

  【来源】老中医自拟方

  【名老中医】周学文  

  【科别】脾胃疾病

  【组成】 黄连6g , 黄芪10g , 浙贝10g , 白芨10g , 柴胡10g , 连翘10g , 甘草6g , 三七1g (冲服)。

  【功用】清热解毒,消痈生肌。

  【方解】方中黄连意在清热解毒而消疮疡,《本草备要》:“治痈疽疮疥”。黄芪既可健运中州,顾护脾胃之气,又能托腐生肌,并能佐制黄连苦寒之性。柴胡连翘调气滞散毒热。白及功专收敛止血,去腐生肌,《本经》:“主痈肿恶疮败疽,伤阴死肌,胃中邪气”。浙贝有开郁散结之功效。《药品化义》:“贝母,味苦能下降,微辛能散郁…用疗…痈疽疮毒,此皆开郁散结,血脉流通之功也。又取其性凉能降,善调脾气,治胃火上炎”。考虑本病久病入络,瘀血阻滞加用三七以活血化瘀止痛,三七具有止血不留瘀,活血不伤血的特点。甘草调和诸药。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、消痈生肌之作用,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毒热蕴结的病证。

  【主治】毒热蕴结证。症见胃痛,吞酸嘈杂、口干口苦食纳差,或腹痛腹泻或便血,舌红苔黄厚,脉滑数等。

  【临床应用】复方芪连煎剂可用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之“毒热蕴结”证者,临床上常以消化性溃疡为主,而糜烂性胃炎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萎缩性胃炎等见毒热蕴结证候者也可应用。

  【中医证候】毒热蕴结

  【西医病名】糜烂性胃炎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萎缩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

  【加减化裁】毒热明显可加用蒲公英、野菊花等,伴有异型增生倾向加夏枯草、白花蛇舌草等;胃痛明显加金铃子、延胡索、蚕沙、没药等;食纳差加鸡内金、神曲、炒麦芽等;湿胜加茯苓、白术、橘络等;胃酸明显加煅瓦楞、海螵蛸;腹痛便血明显加芍药、侧柏炭、地榆炭、槐花等。

  临床验案

  【医案名称】案一:胃溃疡。

  【医案内容】患者,男,31岁,以“泛酸烧心2个月,加重10天”为主诉于2008年9月3日就诊。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泛酸烧心,服用法莫替丁片可缓解,未规律用药,10天前因工作劳累上症加重。无明显胃痛,伴倦怠乏力,食纳一般,无腹胀恶心呕吐,寐可,二便如常,无黑便,舌红苔黄厚,舌体胖大,脉滑。查体剑突下无压痛、反跳痛及肌紧张,胃镜:胃小弯溃疡(A1)溃疡面积0.6cm。因工作原因不便住院而在门诊治疗。

  周师认为此为胃痈之毒热蕴结证,舌胖大为湿胜表现,治以清热解毒、消痈生肌,兼以利湿。处方:黄连6g,浙贝10g,白及10g,海螵蛸10g,煅瓦楞10g,茯苓10g,白术10g,苦参6g,三七(冲服)1.5g,黄芪10g,甘草6g。3剂,水煎服,2日1剂。

  二诊(2008年9月10日):药后泛酸、烧心明显减轻,倦怠乏力,舌红,苔薄黄,舌体胖大,脉滑,继服上方6剂,用法同前。

  三诊(2008年9月22日):时有泛酸,无烧心,倦怠乏力不明显,舌红苔薄白,舌体胖大,脉略滑,余同前。热减但湿邪仍难解,酌加利湿之品,二诊方加蒲公英10g清热消痈而利湿,橘络10g理气和胃,取气化湿行之意。9剂,用法同前。

  四诊(2008年10月8日):偶有泛酸,略觉便秘,食眠可,小便正常,舌淡红苔薄,舌体略大,脉略滑。三诊方加瓜蒌10g清热消痈而理气,使气化湿行。9剂,用法同前。

  五诊(2008年11月12日):患者又继服四诊方一个半月后复查胃镜,溃疡愈合,瞩其勿过劳,畅情志,节饮食。

  【医案名称】案二:糜烂性胃炎。

  【医案内容】患者女,40岁,三年前患骨性关节炎,因关节疼痛而长期口服布洛芬止痛,近1周出现胃痛不适,于2008年8月27日来诊。述自服布洛芬后,胃偶疼痛未引起重视,1周来胃痛明显,餐前餐后均疼,伴打嗝,泛酸,食纳尚可,眠差,二便正常,舌黯红苔黄,脉滑。查体剑突下轻微压痛,无反跳痛及肌紧张,胃镜:糜烂性胃炎,HP(+)。此为药毒为患,药毒直接侵袭胃府,中焦气机升降失司,日久化热,气血郁滞不通胃失和降而见诸症。

  结合舌脉,四诊合参,诊为胃痈毒热蕴结之证,治以清热解毒,消痈生肌,制酸止痛。处方:黄芪10g,苦参6g,浙贝10g,海螵蛸10g,煅瓦楞10g,蚕沙10g,没药6g,金铃子10g,延胡索10g,白及10g,甘草6g,三七粉(冲服)1.5g。3剂,水煎服,2日1剂。

  二诊(2008年9月3日):药后胃疼痛减轻,略有反酸,无打嗝,食少眠可,二便正常,舌黯红苔薄黄,脉滑。剑突下轻微压痛。病情好转,效不更方,上方继用3剂,用法同前。

  三诊(2008年9月10日):痛势明显减轻,偶有轻微疼痛感,无反酸、无打嗝,食眠可,二便正常,舌红苔薄白,脉略滑。剑突下无压痛。病情明显减轻,仍有余热未清,治疗上以清热消痈为主,加用清热消痈之品。前方去煅瓦楞、蚕沙、没药、金铃子、延胡索,加黄连6g,蒲公英10g,野菊花10g,白芍10g。15剂,用法同前。后随访未有不适感觉。

  【医案名称】案三:溃疡性结肠炎。

  【医案内容】患者男,70岁,以“脓血便反复发作8年”为主诉,于2008年2月29日就诊。该患于8年前不洁饮食后出现大便带黏液脓血伴腹痛,曾用药物治疗,有所缓解,病情每于饮酒后加重,现大便带黏液,少量脓血,每日排便3次左右,腹痛,食纳尚可,寐可,小便正常,无发热及恶心呕吐,舌红绛苔黄腻,脉滑。查体:左下腹轻微压痛,无肌紧张及反跳痛。结肠镜:溃疡性结肠炎。此为饮食内伤损伤脾胃,气机升降失司至毒热内生并与湿邪互结于大肠,毒热迫血妄行而出现血便;肠道湿热内蕴,阻滞气机,则出现黏液便,腹痛。

  结合舌脉,四诊合参可诊为便血之毒热湿互结证,可以以痈论治,治以清热解毒,消痈生肌,凉血利湿。处方:黄连6g,陈皮10g,防风10g,白芍10g,当归10g,丹皮10g,地榆10g,白及10g,浙贝10g,海螵蛸10g,苦参6g,三七(冲服)1.5g,槐花10g,白茅根15g,黄芪10g,甘草6g。6剂,水煎服,2日1剂。

  二诊(2008年3月12日):大便日1次,便血量减少,仍有黏液,腹痛缓解。舌红苔黄腻,脉滑。病情好转,上方槐花改为15g,加侧柏炭10g以加强凉血止血,加败酱草10g解毒排脓,祛瘀消痈。6剂,用法同前。

  三诊(2008年3月28日):药后大便每日1次,便血症状时有时无,无腹痛。舌红苔薄黄,脉略滑。此为热邪衰其大半,而时有便血说明久病入络,瘀血内停,故二诊方加小蓟10g凉血止血、解毒消痈,辅助三七、败酱以化瘀止血。9剂,水煎服,用法同前。

  四诊(2008年5月19日):患者又继服上方半月,且大便保持每日1次,成形,无便血及腹痛,食眠可,舌红苔薄黄,脉缓,瞩停药,节饮食。

  【注意事项】本方主要为毒热蕴结证而设,临床上应用贵在加减变通。患者应注意饮食宜清淡,忌食生冷辛辣油腻,并注意调节情志,勿过劳。

作者 杏林学徒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