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典籍及历代名老中医对辛开苦降法的论述。辛开苦降之法源于《内经》,张仲景承其本而立方药,叶天士袭其源而定理法。时至今日,辛开苦降法所施病证已不局限一二,今时之人存其精华去其糟粕,传承而发扬。

中医典籍及历代名老中医对辛开苦降法的论述

  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云:“辛甘发散为阳,酸苦涌泄为阴。” 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亦云“:风淫于内,治以辛凉,佐以苦甘,以甘缓之,以辛散之。“ ”湿淫所胜,平以苦热,佐以酸辛,以苦燥之,以淡泄之。湿上甚而热,治以苦温,佐以甘辛。” “阳明之复治以辛温,佐以苦甘,以苦泄之,以苦下之。”[1]药入五味,阴阳分属,辛甘为阳,酸苦化阴,此为辛开苦降法之滥觞。

  张仲景潜心研习经法,依四气五味及升降出入,创诸泻心汤、陷胸汤等,开辛开苦降之先河。以“辛温”、“苦寒”性味相反之药物为组方根本,一辛一苦,一开一降,相反相成,配以甘润之品,以调夑阴阳、调解寒热、调畅气机。

  温病派叶天士、吴鞠通等人承前贤经验,师古不泥古,继承发扬辛开苦降之法,灵活化裁张仲景经方,承其法,为己用。叶天士强调“辛以开之,苦以降之”;“以苦降其逆,辛通其痹”,并认为“苦能驱热除湿,辛能开气宣浊”,不墨守“寒热互结,上热下寒”之说,揭示“清邪之中,必佐扶正”的治疗规律,得出“湿热非苦辛寒不解”的临床体会,从而扩大了对湿热病通治的范围。辛开苦降之法传承至今,广泛用于多类病症,但对其价值剖析仍只是浩瀚繁星之中,窥觑其一二。现今较古方之义,已不拘泥于大辛大苦、大寒大热之药,只循辛苦相合,升降相宜。故辛开苦降法灵活多变,运用广泛。

作者 杏林学徒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