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典籍对感冒的病名的来源、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论治的方法概述

中医典籍对感冒的病名的来源、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论治的方法概述。感冒俗称伤风,是指感受触冒风邪后,邪犯卫表,引起肺卫功能失调,营卫不和,出现鼻塞、流涕、喷嚏、恶寒、发热、咳嗽以及全身不适等症状,四季皆可发,多见于季节交替之际。“感冒”病名首见于北宋《仁斋直指方·诸风》“感冒风邪,发热头痛,咳嗽声重,涕唾稠黏”,后历代医家沿用至今。感冒虽属自限性疾病,病程一般在7日以内,预后良好,但却是咳嗽、心悸、水肿、痹证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诱因,有时也可能迁延不愈,故宜积极防治。西医所称上呼吸道感染疾病,可参考感冒辨证施治。

中医典籍对感冒的病名的来源、病因病机认识及辨证论治的方法概述
 

源于风,起于肺,连及鼻咽《素问·骨空论》提到:“风者,百病之始也。”风者善行,可使疾患起于顷刻之间,初藏于细微,多为浅疾小病。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”,自幼稚至耄耋,多可因风邪致疾,邪风之至,疾如风雨,十分迅速,所以应及早干预治疗,以防遗留祸端。风者数变,其他邪气需乘风邪侵袭人体。

《时病论》曰:“如当春尚有余寒,则风中遂夹寒气,有感之者为风寒,其或天气暴热,则风中遂夹热气,有感之者,是为风热,其或春雨连绵,地中潮湿上泛,则风中遂夹湿气,有感之者,是为风湿。”

《杂病源流犀烛·感冒源流》言:“感冒,肺病也……风邪袭人,不论何处感受,必归于肺。”肺居高位,首先受邪,又为清虚之体,娇脏易伤难调,不耐寒热,外合于皮毛,故皮毛先受邪,藏于皮肤之间,内外不得通泄,常有恶寒、发热。在秋冬之季,燥金盛行,秋燥之气,多从口鼻而入,病发更甚,肺本为娇脏,感受燥邪,易伤津液,局部黏膜干燥,而发生咽干、燥咳。

中医认为,鼻是肺之候,肺气通于鼻,肺气和则鼻气和,若气机搏结不通,不甚宣畅,鼻也堵塞、流涕。宿有鼻炎,感而即发,多肺有郁火,略感风邪则引动内火,不能只从风寒论治,宜解表兼清金,辅以通气清窍之剂,常用辛夷、苍耳子、荆芥加减。苍耳子与辛夷利肺气而通鼻窍,升阳止涕之功显著。鼻腔下延至咽喉,病由浅入深,容易损伤鼻咽部黏膜,当清利咽喉,清理潜在病灶,不留后患。张教授常用桔梗,可开胸肺之气,治疗咽痛,其质轻清,作为“舟楫”,还可载药上行,引诸药直达病所,在发挥载药上浮之功时,用量较小,一般为6g。《汤液本草》言桔梗:“利咽嗌胸膈之气,以其色白,故属肺,辛、甘,微温,治寒呕。若咽中痛,桔梗能散之也。”

西医认为鼻炎多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并发症或诱因,机体鼻黏膜充血肿胀,常有炎症病变,黏膜屏障作用遭到破坏,受到过敏原刺激即反复发作,或缠绵难愈。

临症需重视诊察咽喉,有司外揣内、见微知著之妙。用牛蒡子、射干、桔梗队药治疗咽喉肿痛,此3药皆入肺经,治疗急慢性咽炎、咽喉肿痛、感冒后遗留咽部不爽等,咽部暗红可加赤芍,凉血散瘀,屡收奇效。面对疾病,察病先识其源,辨明众多症状的渊源,审真伪,确立主证,张教授强调不可见病只治病,需要考虑体质、年龄、性别、宿病痼疾等因素,随其所宜,然后施治,则病随药除。

收藏
打赏
武汉大东门皮肤科老中医门诊:中老年人酒后受风皮肤湿疹成片红斑小丘疹中药怎么治好?
上一篇
中医典籍《素问》对血浊的含义、病因有哪些的论述
下一篇

发表评论

注册不是必须的

生成中...
真诚赞赏,手留余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