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老中医预约挂号:橄榄桥脑小脑萎缩行走不稳失眠尿频中医怎么治疗能恢复好?中医学中并无橄榄桥脑小脑萎缩之名,然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“痿症”、“喑痱”、“眩晕”、“骨摇”、“虚劳”等范畴。肝藏血,在体合筋,其华在爪。脾在体合肌肉、主四肢,为后天之本。《素问·痿论》指出:“脾主身之肌肉。”肾藏精,主骨生髓,通于脑。本病病位主要责之肝、脾、肾,病理因素主要为虚、瘀。临床在对症下方的同时,有经验的老中医往往外以针灸治疗,调其虚实,和其逆顺,内服外治往往可或良效。

橄榄桥脑小脑萎缩医案一则:

患者男,63岁。初诊诉橄榄桥脑小脑萎缩,行走不稳,近半月症状加重。病史:患者在3月前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,且呈渐进性加重,曾就诊于某医院查磁共振成像(MRI)示:橄榄桥脑小脑萎缩,余颅神经(-)。行走不稳,有前倾趋势,轮替试验笨拙,指鼻试验欠稳准,闭目难立征(+),左上、下肢肌力Ⅳ,右侧肢体肌力Ⅴ级,四肢肌张力均可,左霍夫曼征(+),双巴氏征(+),双查多克征(+),余神经系统检查及内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。经治未见明显改善。近半月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渐进性加重,遂慕名来门诊求治。

诊见:面色萎黄,气少懒言,语声低沉,身倦乏力,纳少,寐欠安,甚则彻夜不眠,尿频,尿急,每夜8-10次,大便秘结,3日1行。舌暗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神清,精神弱,表情淡漠,语速缓慢,声音低沉嘶哑,饮水呛咳。

辨证分析:患者年过六旬,正气虚弱,肝肾不足,下元虚衰,加之久病伤精耗气,气虚无力推动血行,瘀血凝滞、经脉失养,故出现下肢废萎不用、行走不稳,患者气虚,三焦气化失司,膀胱气化不利,则水液输布失常,遂致尿频、尿急的症状,舌质暗红,苔少薄白均属气虚血瘀之症。

中医诊断:为肝肾不足,气虚血瘀所致痿证,治法:补益肝脾肾,活血化瘀,疏通经络。治疗以针灸配合中药方剂为主。

1、针灸取穴:百会、四神聪、风池、完骨、天柱、风府、大椎、廉泉、旁廉泉、头针平衡区、膻中、中脘、气海、中极、净府五针、足三里、上巨虚、下巨虚、三阴交、太溪、太冲。留针30分钟,针刺日1次。

2、中药方剂予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加减,方药组成:黄芪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、地龙、桃仁、红花、白术、猪苓、泽泻、茯苓、桂枝、熟地黄、牛膝等,开中药14剂代煎服,日一剂,分早晚饭后温服。

二诊,治疗2周后,患者自觉行走较前有力,饮水偶呛,夜寐延长,日间排尿次数有所减少,贮尿时间由原来的20 min延长到40 min,夜尿5-6次,大便2-3日1行,余症同前。继予上述针法及方药。

三诊,治疗4周后,患者行走较前平稳,饮水不呛,语声较前洪亮,纳寐尚可,小便控制较前改善,贮尿时间延至1h,大便可,余症同前。继守前穴及方药。

四诊,治疗6周后,四肢较前有力,可较久站立,行走较前平稳,步幅增大,语言较前流利,但仍嘶哑,小便可自控,夜尿2-3次,余症同前。后门诊随访3个月诸症控制情况良好。

作者 杏林学徒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