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老中医教授:治疗痛风12年右足外踝部肿胀疼痛,血尿酸542的中药方。中医认为痛风病情缠绵,易于反复,故在疼痛缓解后,间歇期应该守化瘀泄浊、补肾健脾之法,并审证权变加减用药,多可获效。若临证时不知守方,方药朝夕更改,或调治时断时续,则往往病情反复,甚则前功尽弃,病反加重。因此即使在在稳定期仍应坚持辨证治疗,防犯于未然。需要注意的是:痛风之发作,多因饮食不当为诱因,故服用中药调理时忌烟酒,严格控制饮食,禁食动物内脏等高嘌呤类食物。同时要多饮水,多食蔬菜瓜果,保持大便通畅,避风寒,畅情致,适度运动。

痛风医案一则:

患者男,46岁,初诊诉痛风12年,反复出现四肢手足关节肿胀疼痛。病史:患者在12年前出现手足关节肿痛后曾在某医院查血尿酸值偏高,给予“秋水仙碱”类药物治疗,缓解后仍有反复,12年来多方求治效果不显。日前经人介绍慕名来门诊求治。

诊见:右足外踝部肿胀疼痛,皮色发暗,局部发硬,压痛(+),睡眠差,大便干,舌紫暗,苔薄,脉弦数。理化检查:血尿酸542µmol/L。

辨证分析:因患者病程已久,脏腑运化功能减弱,致痰浊湿毒内生,阻滞于经络关节,血瘀气滞,不通则痛而致痛风之血瘀证。

中医诊断:为血瘀所致痛风之证,治法:泻浊通络,化瘀散结,处方:祛痹痛风饮加减。

方药组成:柴胡、黄芩、葛根、山慈菇、两头尖、大黄、甘草等等,开中药7剂代煎服,日1剂,分早晚饭后温服。

二诊,7剂药后,患者红肿疼痛已消失,舌质暗,苔薄白,脉弦数,在上方中去黄芩、大黄加白芍、桃仁、刘寄奴、生首乌,以化瘀通络,滋阴散结。开中药14剂代煎服。

三诊,14剂药后,患者病情趋于稳定,觉四肢肌肉仍有僵硬,药用健脾固肾痛风饮以巩固治疗效果。处方: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苍术、柴胡、葛根、山慈菇、生首乌、甘草。开中药28剂代煎服。

四诊,28剂后,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,患处皮色变淡,发硬区也得到明显改善。嘱其控制饮食,减少高嘌呤类食物摄入,保持大便通畅。后门诊随访半年,诸症已消,未再反复。

作者 杏林学徒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